袁隆平担任首席科学家!这项技术示范试点落户

2021-02-09 11:13

南国春来早。2月6日上午,位于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的一片田洋,农户们手拿秧苗,严格按照专家指点定点定位弯腰插秧。这是由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组织实施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红旗试点插秧现场观摩活动,该项目由袁隆平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老百姓传统种植规格跟我们有所不同,我们是超高产品种,分裂发棵比较大,这就要求间距要宽,为了规范精准,所以今天我们就拉线,线上有间隔标记,大家就严格按照点位来种植。水稻生长期间,我们技术人员会全程进行技术指导。”现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作物栽培室主任陈健晓博士介绍,袁隆平院士提出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3000斤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该项目设计亩产量早造1800斤、晚造1200斤,双季实现亩产3000斤。因为海南的气候条件优势,这次是率先在全国展开试点工作,全省经过考察,琼北片区主要是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定安县、临高县等点位。红旗镇点位的土壤条件非常适合,所以被选中。



记者注意到,在袁隆平院士挂帅的“双季亩产3000斤”示范片对面,仅间隔着一条田间机耕路,便是谢华安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高产高效再生稻品种筛选及其生产技术的应用示范”项目基地,该项目系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组织实施的省院士创新平台项目。



据了解,为了推进海南稻作产业提质增效,在海南省首批“双百”人才团队海南粮食作物绿色高效产业化提升工程人才团队暨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牵头组织下,两个院士团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片田洋,与水稻全产业链企业五田家集团联合建立“优质稻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通过专业研发,绿色高效,智慧管控,创新将绿色与高效型技术相结合,打造契合海南自贸港新高度的优质高端大米品牌,为热带稻区粮食提质增效、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提供科技保障,为海南水稻走进“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是推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主要组成部分。海南省多次组织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问题,要求‘要尽快做好选址、立项、规划等工作,加快推进基地建设’。琼山区将在充分借鉴国际国内类似项目成功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市场牵引,提高监管标准化和专业化,加强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本投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逐步推进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工作。”琼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和浩说。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400-669-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