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亦有道
2019-04-01 16:20
10000多年前,湖南省道县玉蟾岩上,已经有了最原始的人工栽培稻。
5500年前,神农氏发明了耒耜,改进播种和种植方法,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耕种五谷。从此,在中华大地上,许多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族群先后转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
3000多年前,中国水稻北传朝鲜、南传越南。
2000多年前,中国水稻东传日本,然后是西亚、欧洲,“稻米之路”就此成就了许多民族的饮食与文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
毋庸置疑,水稻起源于中国。从古至今,稻米都是中国人重要的粮食来源和文化依托,也是世界一半以上人口赖以生存的基本食粮。按说,中国稻作文化历史悠久,又是世界第一大产稻国,国民自己自足不是问题,然而,中国却是第一大稻米进口国。
国人抢购日本大米的新闻屡见不鲜。中国的优质水稻——北京京西稻、天津小站稻、东北稻,都曾受到日本水稻影响。明明日本水稻就源自于中国,为何再次传入中国就成了优质水稻?难道中国大米真就这么难吃?
●●●●●
就现状而言
清朝时期,中国的水稻生产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由于种植遇到了肥料、水利、资金的限制,产量难以继续增长。加上各种天灾人祸,稻作不可避免地陷入发展停滞的困境。
到了现代社会,由于科技进步和外源性物质的投入,中国稻作获得了突破,但与稻米产量增长相伴随的往往是生态破坏及食品安全问题。加之工业化、城镇化的急剧扩展,优质耕地在不断减少或遭受污染。
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以温饱为主。为了满足国人的粮食需求,科学家们更注重提高稻米产量。就农业角度而言,数量和质量往往是呈反向关系,过分追求品质,产量就会下降。
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消费观念产生了变化,从最初的追求温饱,到如今追求口感,高产的水稻在口感的优质性上无法满足人们需求,所以不少人选择了日本等国的进口大米。
中国的邻邦日本,虽然一直从中国进口水稻品种,但由于日本比中国更早地解决了温饱问题,更早地进入近代化,因此,其对稻米品质的重视比中国早了半个世纪以上。
日本水稻品质好,除了传承了中国粳稻类型的基因以外,还跟当地种植的土壤、光照、气候等特殊的环境有关系。而且,日本十分重视水稻优良品种的选育。
●●●●●
就稻作文化而言
中国稻作文化源远流长。
当原始先人在居住的不远处,移植下第一颗水稻时,华夏原始的农耕文化——稻作文化就此开始。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历时万年,一点一点累积形成了传统生产技术、耕作习俗、农谚民谣、节日祭祀、民间传说、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稻作文化,从史前走向文明。
在远古时代,各民族各地域已经流传着大量关于稻种起源的神话。受到稻作生产的影响,不同民族地域所形成的种种习俗与文化生态都不相同。这都是先人们在长期的水稻耕作实践中,通过积累而形成的原始的民间文化的沉淀。
时光穿梭回几千年以前,良渚文化时代,华夏大地的东南方,九黎三苗部落正在举行着重大祭祀,动人心魄、穿透灵魂的祭祀唱着“请神歌”:蚩尤帝君第二神,发明稻谷养万民......部落里人影憧憧,族人们低沉的和声,每个人都心存敬畏的祈祷他们的上古远祖蚩尤能为他们带来风调雨顺,谷粒丰收。
时间的车轮从良渚走过,到夏商周,到秦汉晋,再带着沉淀下来的历史文化将中国每一个朝代走完。延续至今,已经鲜少能见到民间稻作艺术的展现,只能从为数不多的文字记录里去一窥究竟。
中国几千年来稻作文化的积累沉淀,是辉煌的成就和文化遗产,但却在当代未得到好的传承与发扬,那些信仰,那些理应在心中存有的敬畏,已经在追求快捷方便的生活中消失不见。
色彩鲜艳的水果,叶大无虫的菜,壮硕肥厚的肉,抛光打蜡的米……每一种农作物都根据快速消费来生产,祖先养护了几千年的耕地,正在被逐步逐步毁掉。
试想,过去良好的稻田土壤遭受灭顶之灾,我们再也种不出足量而健康的稻米,稻作文化与中华文明将走向何方?
再议我们的邻邦日本。中国的水稻和耕作方式进入日本之后,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由于水稻的耕作深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日本人一方面运用西方科学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另外一方面,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日本追求天人合一,这使日本人产生了不敢与自然对立、与自然融合、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观念。日本人在种植水稻的时候也会进行各种祭祀。据说相扑也是为了祈求五谷丰登、祈求神明的仪式。
日本社会在高度发展中,稻作耕种面积以及稻作民数量越来越少,有些传统祭祀活动也在逐渐衰弱直至消失,但是由稻作文化产生的宗教信仰,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代代相传,根植于日本人的信念里。他们从小就接受着对“自然事物怀有敬意”的教育,小学的劳动实践课中要定期观察水稻的生长,并动手收割、脱壳,直到吃上自己种的大米。日本对于传承的教育观念,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
其实,中国也有好大米,也有一直在坚持着生产优质大米的农人。这种看似愚笨的坚守却能给予我们最健康的食物。如果我们一直对大自然无条件的索取,肆意而为,当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关系变成了对立的关系时,生态平衡被打破,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